
10月30日,麟游縣招賢鎮招賢村堡子搬遷點群眾聚集在“老尹說事小院”議事。
平安茶舍里,在潘永紅的調解下,村民握手言和;老尹說事小院內,尹新虎召集群眾,當場化解矛盾;招賢鎮南屋村中,史紅軍向困難群眾伸出援手……在麟游縣,每個村(社區)都活躍著調解員、說事人。這些“治村能人”憑借懂政策、會說理、善溝通的優勢,成為化解基層矛盾糾紛、釋放基層治理活力的一股力量。 麟游縣通過創新基層調解機制、搭建群眾互助平臺、發揮“治村能人”作用,激活基層治理“神經末梢”。 茶舍話民情 前不久,在崔木鎮崔木村的平安茶舍里,潘永紅調解了一起鄰里糾紛。原來,村民王樂的鄰居養了幾箱中蜂,已經3次蜇了王樂家人,影響了鄰里關系。潘永紅得知后,將兩家人召集到茶舍,通過分析利弊、耐心說和,最終勸服鄰居搬離蜂箱。兩家人也重歸于好。 “平安茶舍是以村級黨群服務中心為依托,為村民提供的一個溝通交流、解決問題的平臺。”10月30日,崔木鎮黨委副書記任小青說。 潘永紅不僅是平安茶舍的管理員,還是村級矛盾排查員、調解員。在日常入戶時,潘永紅會對鄰里糾紛等常見矛盾進行調解,無法就地化解時,便召集群眾到平安茶舍進行調解。 “過去,調解就是看誰嗓門大;現在,大家坐一起,和和氣氣就把事處理好了。”潘永紅說。 去年以來,崔木鎮打造了12個平安茶舍。村民可以在這里反映訴求、學習涉農法律法規、解決日常矛盾糾紛…… “我們努力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潘永紅說。 隨著崔木鎮平安茶舍建設不斷完善,村民的矛盾糾紛數量明顯下降。目前,全鎮矛盾糾紛總量同比下降27%,信訪總量同比下降16%,群眾滿意度得到顯著提升。 說事紓民憂 招賢鎮招賢村堡子搬遷點居住著80多戶村民,他們來自全鎮5個村。此前,村民之間交集較少,如今同住一個搬遷點,鄰里間難免產生矛盾。在這樣的背景下,老尹說事小院應運而生。尹新虎結合自己多年擔任縣人大代表、村黨支部書記的經驗,摸索出適合搬遷點實際情況的說事拉理方式,在自家小院成立老尹說事小院,調解鄰里矛盾。 村民趙天祥搬到搬遷點的時間晚,家門口的菜園子被先搬過去的鄰居占完了。鄰里經常因為這個事發生爭吵,誰也不肯讓步。 “后來,老尹把我們叫到老尹說事小院,商量出重新量地的方案。現在,家家都有一塊小菜地。”趙天祥說。 問題得到解決,趙天祥對老尹說事小院豎起了大拇指。在老尹說事小院,大家還達成了統一美化菜園的共識,讓搬遷點實現環境美和人文美的統一。 一年內,堡子搬遷點群眾在老尹說事小院調解和議事10多起。招賢鎮充分發揮老黨員、老干部熟悉村情民情的優勢,發展更多“治村能人”,通過他們搭建起村民議事、矛盾調解的橋梁。如今,招賢鎮已經形成網格長、村人民調解員、鎮專職調解員和鎮班子成員的四級矛盾調解工作新機制。 援手解民困 招賢鎮南屋村村民李某患有精神疾病。鄰居史紅軍主動承擔起照顧李某的重擔。“他家里就他一個人,都是鄰里鄉親,能幫一把就幫一把。”史紅軍說。洗衣、做飯、喂藥……這一干便是7年。在史紅軍的精心照料下,李某的病情逐漸穩定。 平時,史紅軍也始終把村民的難事放在心上,積極為大家排憂解難。2023年6月,正值小麥收割季,鄰居李金珠家20多畝小麥因連陰雨,收割機無法進地作業,加上她家沒有勞動力,眼看著成熟的麥子就要爛在地里。史紅軍得知情況后,帶著妻子和孩子趕到田間,僅用兩天時間就挖出一條臨時運糧通道。隨后,他又號召村民幫助李金珠完成收割、晾曬。最終,20多畝小麥顆粒歸倉。 像史紅軍這樣的“治村能人”成為基層治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讓更多村民感受到了來自身邊的關懷與支持,也帶動了更多人積極參與到鄉村建設和治理中來。 麟游縣《打造“345”調解模式 筑牢基層社會治理防線》獲全國第二屆法治時代創新論壇“2024年基層調解工作創新案例”榮譽稱號;“‘小板凳’化解農村矛盾糾紛工作法”獲評全省新時代“楓橋經驗”先進典型;麟游縣連續6年被評為省級平安縣,今年3月,被授予全省首批“平安金鼎”。 “我們將繼續深化基層治理,總結推廣平安茶舍、老尹說事小院等經驗做法,培育更多群眾身邊的調解品牌。同時,進一步加強基層調解員隊伍建設,提升治理能力,把矛盾化解在萌芽、解決在基層,持續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麟游縣委政法委常務副書記楊榮國說。(來源:陜西日報)
編輯:賀雅楠
國家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61120250002
陜公網安備 61030302000057號 陜ICP備06006751號
違法不良信息舉報:0917-3266271 郵箱:baojijb@126.com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 手機舉報app下載 網站自律管理承諾書 涉企舉報專區
陜西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29-63907152
地址:寶雞廣電傳媒大廈 聯系電話:0917-3266271 郵箱:bj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