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秦嶺北麓,地處關中平原的陜西省周至縣、眉縣等多地迎來了獼猴桃收獲季。作為我國重要的獼猴桃產區,這些地方依托科技創新持續推進產業創新,從品種改良、標準化種植到智慧分選、精深加工,產業鏈不斷得到延伸,引領鄉村產業振興。一顆顆“綠寶石”正轉變為助力當地百姓奔向共同富裕的“金果果”。
在新落成的周至獼猴桃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內,一條高科技分選線正忙碌而有序地運行:自起點處,一筐筐獼猴桃經過拆垛、倒筐,被送入流水線……
好水果,不止靠種,還要靠選。“進入流水線后的檢測環節,我們首先給獼猴桃做‘CT’掃描,一顆要拍240張照片。果徑、果皮顏色、縱橫比等細節難逃‘火眼金睛’。”一位工作人員介紹,經過檢測后的獼猴桃會按照大小、外形等參數被分成不同類別,再進入包裝和銷售渠道。
智能化分選線的引入,有效提升了果品的質量和標準化水平。西安農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西安農投”)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360度光學成像和近紅外無損檢測技術,系統不僅能精準識別十余種外部瑕疵,更能無損探測果實內部的糖度、硬度和干物質含量,檢測精度高達98%。另外,結合AI自學習能力,系統還能不斷優化分選標準,大幅降低對人為主觀經驗的依賴。同時,從自動化拆垛到“蜘蛛手”視覺抓取包裝,全流程輕柔處理將果品損傷率降至3%以下,并為每一箱產品賦予可追溯的“身份證”,實現了從果園到市場的全程質量管控,為打造值得信賴的高端品牌奠定了堅實根基。
“即食鮮享”技術的突破,解決了很多消費者“獼猴桃剛買太硬沒法吃、放久變軟容易壞”的苦惱。西安農投子公司西安都市綠色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西綠農科”)負責人何聯帝告訴記者,公司建設的2萬噸高標準智慧冷庫集保鮮、氣調與即食功能于一體,通過先進制冷系統和保溫材料,使庫內溫度波動穩定在±0.5℃的極窄范圍內,有效降低了果實干耗。
更重要的是,項目引入了國際第三代壓差即食催熟技術,通過實時監測乙烯濃度、果心溫度等關鍵參數,系統能自動匹配最佳催熟工藝。在每一批獼猴桃自然成熟的同時,貨架保鮮期也從原來的15天延長至30天,顯著提升了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和經濟效益。
“數字化管理平臺的應用,推動傳統農業思維向現代工業思維轉變。”何聯帝說,“園區并非簡單的設備疊加,而是致力于打通從品種研發、標準化種植、智能分選、智慧冷鏈到品牌營銷的全產業鏈條,形成‘品種-品質-品牌-渠道-數據’的產業生態閉環。”
近年來,陜西高度重視獼猴桃這一富民強縣產業的發展,將其列入現代特色農業重點扶持方向。作為國家級獼猴桃產業重點縣,周至依托秦嶺北麓的優良生態條件,大力推進標準化種植、科技賦能和產業鏈延伸。截至目前,周至縣獼猴桃種植面積達43.2萬畝,年產鮮果超60萬噸,綜合產值突破100億元,全縣32萬名群眾嵌入獼猴桃產業鏈條。
不止周至,在另一主產區陜西眉縣,智慧農業的應用同樣成效顯著。陜西齊峰果業董事長齊峰介紹,公司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合作,歷時三年研發獼猴桃數智化技術體系,通過整合氣象、土壤、作物長勢等數據,結合物聯網、AI建模和智能裝備,構建“監測-決策-執行”全鏈條。通過該技術的應用,可實現畝均節水30%、減肥25%、減藥35%、增產10%的成效。
農業農村現代化,離不開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質量效益的提升。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提出,統籌發展科技農業、綠色農業、質量農業、品牌農業,把農業建成現代化大產業。
周至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當地將持續深化實施以“九大提升工程”為核心的產業鏈升級戰略,大力推廣以土壤改良、新型砧木、充分授粉、即食處理、品種選育為代表的五大關鍵技術體系,推動產業從種植源頭到終端銷售的全鏈條優化升級。周至縣委書記聞其偉表示,下一步,該縣將著力構建集標準化種植、科學化管理、智能化儲運、品牌化營銷于一體的現代產業體系,走出一條規模化、集約化、品牌化的高質量發展之路,讓這顆“綠寶石”真正成為走向共同富裕的“金果果”。

編輯:王可
國家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61120250002
陜公網安備 61030302000057號 陜ICP備06006751號
違法不良信息舉報:0917-3266271 郵箱:baojijb@126.com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 手機舉報app下載 網站自律管理承諾書 涉企舉報專區
陜西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29-63907152
地址:寶雞廣電傳媒大廈 聯系電話:0917-3266271 郵箱:bj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