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嘉陵江源潮涌文脈,秦嶺深處韻動羌年。當紅葉漫山燃成霞帔,當羌笛悠揚穿云破霧,11月7日,鳳縣古羌文化園迎來了一場穿越千年的文化盛宴。“民歌頌山河·羌舞競芳華”——2025鳳縣羌歷新年舞蹈大賽暨民歌發布活動在此盛大啟幕,14支代表隊同臺競技,非遺市集暗香浮動,祈福儀式莊嚴古樸,將羌族兒女的豪情與柔情、傳統與新生,化作一曲響徹秦嶺的文化歡歌。

舞蹈大賽精彩瞬間 馮志杰攝
羌笛啟幕 千年古韻煥新聲
晨曦微露,古羌文化園薩朗廣場人聲鼎沸。羌族祈福迎賓儀式率先拉開帷幕,長者手持柏枝,誦念古老祝詞,青煙裊裊中,承載著羌人對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的虔誠祈愿。身著挑花刺繡盛裝的族人分列兩側,攔門酒醇厚綿長、羌紅飄逸似火,將遠方來客擁入這片熱情的土地。
篝火燃起時,跳鍋莊迎羌年活動正式開場。各族群眾手拉手、肩并肩,圍著熊熊火焰踏節而舞。腳步與鼓點共振,歌聲與笑語齊飛,薩朗舞的質樸奔放與廣場的熱鬧喧囂相融,化作最動人的民俗畫卷。此刻,不分你我、不論遠近,所有人都沉浸在羌年的團圓喜悅中,感受著爾瑪兒女四海一家的深情。

群眾圍著篝火跳鍋莊迎羌年
廣場一隅,非遺市集6個展位次第排開,成為流動的文化長廊。羌繡羌服流光溢彩,針腳間藏著山川草木的靈秀;文創產品巧思盎然,將古羌符號與現代審美完美契合;包谷酒醇厚飄香,特色美食香氣撲鼻,蘋果的清甜與中藥茶飲的溫潤交織,讓舌尖也能品味鳳縣的文化底蘊。煙火氣與文化味在此碰撞,讓非遺不再遙遠,讓傳統觸手可及。
舞競芳華 十四路英豪展羌魂
當天的羌文化演藝中心內,燈光璀璨,掌聲雷動。2025鳳縣羌歷新年舞蹈大賽如期而至,14支代表隊帶著對羌文化的熱愛,輪番登臺綻放光彩。這是一場技藝的比拼,更是一次文化的巡禮,舞蹈或豪邁奔放如秦嶺蒼松,或靈動優美似嘉陵流水,或深情婉轉若月下私語,將羌族文化的深厚底蘊與時代風采展現得淋漓盡致。

舞蹈大賽精彩瞬間 馮志杰攝
縣委機關聯隊帶來的《五彩絲線寄情思》,一登臺便驚艷全場。舞者身著繡滿花鳥的羌裝,手持彩線道具,舞步輕盈如蝶,身姿曼妙若柳。時而俯身穿梭,似巧婦引線繡花;時而攜手旋轉,如戀人相依相偎;時而齊舞翩躚,像星河交織閃耀。每個動作都飽含深情,每段旋律都流淌浪漫,將相遇的欣喜、相知的默契、相守的篤定,繡成一幅穿越時空的愛情長卷,最終摘得大賽一等獎。
教體系統隊的《格莫呦呦·爾瑪》,以母愛為魂,演繹出最動人的家國情懷。教師們身著傳統羌裝,裙擺上的銀飾隨舞步叮當作響,宛如母親的叮嚀。舞蹈開篇,舞者們圍圈而坐,動作溫柔舒緩,似母親為出嫁女兒梳妝打扮;中段舞步轉疾,裙擺飛揚如蝶翼,寄托著母親對女兒的美好期許;尾聲隊形收攏,雙手合十,滿含不舍與祝福。整支舞蹈情真意切,將羌族女性的端莊堅韌與母愛深情詮釋得淋漓盡致,斬獲二等獎。
鳳喜文藝隊的《歡樂羌年》,則是一幅活色生香的節慶畫卷。舞者們笑容燦爛,舞步輕快靈動,時而模仿豐收時節的勞作場景,時而再現羌寨團聚的熱鬧瞬間。鼓點急促時,如驟雨打芭蕉;節奏舒緩處,似春風拂楊柳。銀飾的叮當聲、歡快的歌聲、奔放的舞步交織,將羌寨新年的張燈結彩、把酒言歡、載歌載舞,化作流動的光影,讓觀眾仿佛身臨其境,感受著撲面而來的年味與豪情,同樣拿下二等獎。

舞蹈大賽精彩瞬間 馮志杰攝
其余代表隊亦各有千秋。財稅金融聯隊的《納澤納拉》,旋律悠揚、舞姿靈動,既彰顯羌族人的豪放,又傳遞出團隊協作的精神;住建環保聯隊的《羊角花的愛》,以優美舞姿演繹出羌族兒女的浪漫情懷;衛健系統的《盛世羌年》,則將羌寨狂歡的熱烈與民族豪情展現得酣暢淋漓,三支代表隊同獲三等獎。留鳳關鎮代表隊的《夢幻羌寨》、社會保障聯隊的《盛開的羊角花》等,或頌豐收,或贊美景,或抒情懷,共同構成了這場精彩紛呈的舞蹈盛宴。
民歌嘹亮 秦嶺深處活化石
鳳縣民歌發布環節同樣精彩。“巍巍秦嶺藏古韻,悠悠嘉陵唱新歌”,鳳縣民歌作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流淌在秦嶺深處的“活化石”,更是刻在鳳縣人骨子里的文化基因。從田間地頭的勞作號子,到山間林下的愛情歌謠,從節慶盛典的歡歌,到歲月流轉的敘事曲,每首民歌都記錄著鳳縣人的生活與情懷。

舞蹈大賽精彩瞬間 馮志杰攝
活動現場,民歌傳承人登臺獻藝,一曲羌族民謠《麥子熟了》清澈純真,宛如天籟,生動詮釋了“民歌傳承從娃娃抓起”的理念。新編民歌佳作緊隨其后,《久不唱歌忘了歌》《蜜蜂采花》《摘椒歌》讓觀眾領略到鳳縣民歌的多元魅力。這些歌曲既保留了質樸直白、曲調悠揚的原生特質,又融入了現代音樂元素,讓千年歌謠在新時代煥發新生機。
近年來,鳳縣始終堅守“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方針,全力守護民歌根脈。編撰《鳳縣民歌集》收錄600余首歌譜,組建張家窯、留鳳關兩個傳習所,開展“非遺五進”“民歌大家唱”等活動,啟動“鳳縣新民歌”創作計劃,讓民歌走出深山、走向更廣的舞臺。《割麥號子》榮登全國“四季村歌”示范展演,《對燈》亮相全國民歌示范展演,海棠鄉村音樂匯鳳縣專場廣受關注,鳳縣民歌正以更嘹亮的聲音,傳遞著秦嶺深處的文化密碼。
文化傳承 羌韻綿長譜新篇
一場羌年盛會,既是對傳統的致敬,也是對未來的期許。羌族作為中華民族大家庭的重要一員,其獨特的語言、服飾、風俗、節慶,在鳳縣這片土地上綿延千年。鳳縣作為“羌族故里”,擁有豐富的羌文化遺存和深厚的群眾基礎,近年來始終將羌文化作為文旅發展的靈魂,大力實施羌文化振興工程。
從大型民族山水舞蹈詩《鳳飛羌舞》赴京、深、川、甘等地巡演30余場,到“廊橋國潮巡游”入選省級優秀群眾文化活動品牌;從非遺市集的常態化運營,到羌文化文創產品的創新開發;從羌歷新年慶典的持續舉辦,到羌族薩朗歌舞的廣泛普及,鳳縣始終堅持“在保護中開發、在傳承中發展”,推動文化傳承與旅游發展深度融合。

舞蹈大賽精彩瞬間 馮志杰攝
此次活動更是創新之舉,將傳統祈福儀式與現代舞蹈競技相結合,將非遺展示與民歌發布相呼應,讓古老羌文化在新時代綻放出勃勃生機。未來,鳳縣將以此次活動為契機,加快古羌文化旅游產業園建設,打造三級傳承陣地網絡,創排更多民歌精品節目,持續辦好特色群眾性文化活動,讓羌文化成為鳳縣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引擎,讓“七彩鳳縣·羌族故里”的名片更加耀眼。
日落西山,繁星初上。鳳縣這片土地,因羌韻而厚重,因傳承而年輕。今日之盛會,已刻入歷史;明日之華章,正等待書寫。羌舞華章不滅,鳳歌嘹亮不息——這,便是鳳縣獻給新時代的文化強音!
(寶雞融媒 黎楠)

編輯:戴榮
國家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61120250002
陜公網安備 61030302000057號 陜ICP備06006751號
違法不良信息舉報:0917-3266271 郵箱:baojijb@126.com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 手機舉報app下載 網站自律管理承諾書 涉企舉報專區
陜西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29-63907152
地址:寶雞廣電傳媒大廈 聯系電話:0917-3266271 郵箱:bj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