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寶雞市金臺區法院法官把庭審現場搬到了村委會院子(資料照片)。 受訪者供圖
“‘一紙書來只為墻,讓他三尺又何妨’的故事,你們都聽過吧?……” 前不久,在寶雞市金臺區蟠龍鎮的一個果園里,金臺區法院法官邀請鄉賢調解員馮文科共同調解一起果木損害糾紛。 經過3小時的耐心調解,雙方當事人終于握手言和,當場履行了賠償協議。 面對城鄉融合加速、產業集聚升級帶來的治理新課題,金臺區以“抓前端、治未病”的理念,將司法為民的根系深扎關中鄉土,把調解室搬到田間地頭,請鄉賢能人參與糾紛化解;深入產業園區問診把脈,為特色產業發展保駕護航;創新社區和學校普法融合機制,探索矛盾糾紛源頭治理新路徑,書寫司法助力基層善治的生動篇章。 “法官+鄉賢” 化難解紛的“金鑰匙” “雞苗款明明結清了。”11月6日,蟠龍鎮閆家村村民王斌(化名)梗著脖子否認欠款。 “上月趕集時,你親口說‘雞養大賣了好價錢就還’,現在還沒給人家。養雞不易,育雛更辛苦,咱不能壞了誠信名聲。”鄉賢調解員袁鋒說。 一席話說得王斌滿臉通紅。在袁鋒的調解下,王斌最終付清了欠款。 蟠龍鎮鄉賢文化底蘊深厚。去年10月,蟠龍法庭立足鄉土社會實際,從村兩委成員、人大代表、退休干部等群體中精心遴選了25名懂法律、有威望、熱心腸的鄉賢,組建專業化調解隊伍,設立“法官+鄉賢”調解工作室,施行“群眾說事、鄉賢說理、法官說法”工作法。 “鄉賢熟悉鄉土人情,能快速拉近與群眾的距離,洞悉矛盾癥結,法官可以從法律層面給出專業指導,兩者相輔相成,調解糾紛事半功倍。”11月6日,金臺區法院特邀調解員岳建文說。 截至目前,“法官+鄉賢”調解工作室已成功化解各類矛盾糾紛180余件,有力維護了村社和諧、鄰里和睦。 “法官+園區” 護航發展的“法治盾牌” “要不是法官3天解決了合同糾紛,我們的生產線就停工了。”今年初,寶雞搟面皮產業園內,寶雞方碩食品有限公司負責人楊新民緊握法官的手說。 當時,該企業與外地合作方因貨款支付產生糾紛。企業負責人通過“法官+園區”聯絡點,向金臺區法院涉企糾紛調解中心求助。涉企糾紛調解中心迅速啟動涉企糾紛聯動機制,當天便邀請寶雞市搟面皮產業發展促進會搭建對話平臺,3日內促成雙方完成賬目核查、簽訂還款協議并完成司法確認,成功避免了企業生產線停擺。 案件并未止步于調解。事后,法官還召開座談會,針對企業暴露出的合同管理漏洞提出多條優化建議,幫助企業完善了風險防控機制。 “法官帶來的《食品加工企業法律風險防范指引》實用性很強,為搟面皮產業做優做大做強提供了法律保障。”寶雞市搟面皮產業發展促進會秘書長高穎說。 金臺區地處寶雞市發展“北延”主戰場,是金河工業走廊、龍源工業園兩大工業集中區,分布著特色食品產業、先進新材料和精密制造等6個產業園。 “面對產業集聚區的復雜司法需求,我們與金臺區工商聯和工業園區建立常態化聯絡機制,制定信息共享、業務協助等制度機制,在金河工業走廊、龍源工業園區設立‘甘棠惠企點’,開展訂單式法治體檢,為園區企業提供‘法官問診+法律咨詢+風險研判’司法服務19次,化解矛盾風險事件27件,解決涉企法律難題39個,受到轄區企業的好評。”金臺區法院副院長米向軍說。 “法官+校園” 未雨綢繆的“司法園丁” 11月10日,臥龍寺小學舉行“紅領巾法學院”活動。在十里鋪法庭庭長樊龍華的指導下,五年級學生模擬審理一起校園欺凌案。小“審判長”神情嚴肅,小“法警”一絲不茍。 “法官開展沉浸式普法,通過法治情景劇、法庭開放日等活動,讓抽象的法律變得可知可感。這場模擬法庭教會了孩子們在被欺凌時要勇敢說‘不’。現在,孩子們的規則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明顯增強了。”臥龍寺小學副校長王靜宇說。 “如果用人單位未簽勞動合同,你們有權主張雙倍工資的賠償……”今年畢業季,金臺區法院立案庭庭長周千翔走進陜西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為即將步入社會的應屆畢業生送上“法治錦囊”。 “面對轄區職業學校相對集中的特點,金臺區法院常態化開展‘法官+校園’活動,主動前移預防關口。在高校畢業季、實習季等關鍵節點,開設‘就業法治課堂’,通過真實案例剖析、法律條文解讀,為學子們系好職業生涯的‘法治紐扣’。”周千翔說。 此外,今年以來,金臺區打造“甘棠驛站”和“甘棠新楓”法治文化品牌,創新探索矛盾糾紛源頭治理新路徑,推動形成“網格員常態巡查、人民調委會專業調解、網格法官法律指導”的三層遞進式解紛架構,實現矛盾糾紛“早發現—早介入—早化解”全鏈條閉環管理。 金臺區還探索“數字賦能+司法為民”新模式,在社區設立“共享法庭”,打造“家門口的解紛驛站”,依托遠程視頻調解系統等智慧法院成果,將專業法律指導、全流程線上訴訟等功能集成至基層網格,為群眾提供“網上零距離”司法服務。 “我們將繼續以‘法官+’多元共治模式為路徑,將非訴解紛機制挺在前面,推動基層法庭力量下沉、關口前移、服務延伸,為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注入強勁而溫暖的司法動能,繪就司法為民、便民、利民的新時代‘楓’景。”金臺區法院院長江偉說。(來源:陜西日報)
編輯:賀雅楠
國家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61120250002
陜公網安備 61030302000057號 陜ICP備06006751號
違法不良信息舉報:0917-3266271 郵箱:baojijb@126.com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 手機舉報app下載 網站自律管理承諾書 涉企舉報專區
陜西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29-63907152
地址:寶雞廣電傳媒大廈 聯系電話:0917-3266271 郵箱:bj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