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8日,寶雞市新福泉機械科技有限公司車間內,工作人員在操作設備。受訪單位供圖
建成渭濱區傳感器(西安)研發中心,創建國家級、省級、市級企業技術中心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7個,打造省級“科學家+工程師”隊伍9支、院士工作站6個,培育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7戶、高新技術企業91戶、瞪羚企業2戶……這是寶雞市渭濱區交出的工業發展“成績單”。 今年以來,渭濱區以科技創新為核心,強化技術創新的市場導向,推動創新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持續為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11月18日,走進位于渭濱區高家鎮的寶雞市新福泉機械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福泉公司”),車間內的激光熔覆設備、增材制造生產線引人注目。 作為一家高新技術企業,新福泉公司在機械加工、表面處理等領域的創新成果已應用于航空航天和新能源領域。“我們與3所高校共建研發平臺,攻克了5項核心技術難題,自主研發的零部件產品已配套多個國家級重點項目。”公司總經理趙新說。 傳統制造業是實體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讓傳統制造業煥發新活力,始終是發展的關鍵課題。 “搞科研不能在實驗室閉門造車。始終以市場需求為指引,深入下游領域挖掘真實需求,是我們確定研發方向的基本邏輯。”趙新介紹,此前,企業通過調研發現,海洋平臺零部件因海水腐蝕,3至5年就需要更換。企業隨即鎖定“長效防腐涂層”的研發方向。 這種“問題導向型”的研發模式,讓企業的創新方向始終緊貼市場需求,避免了資源浪費。 目前,新福泉公司累計取得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45項,23項核心專利成功轉化為量產設備。公司獲評陜西省中小企業創新研發中心,為更多高新技術企業突破產業瓶頸、開辟新增長點提供了可借鑒的經驗。 創新活力涌動,在于精準把握市場脈搏。面對本土高端人才不足等難題,渭濱區選擇主動“走出去”。 去年6月,總面積近2000平方米的渭濱區傳感器(西安)研發中心一期在西安高新區建成。目前,該中心已吸引陜西蔚影激光、長美科技等多家企業入駐。 “我們在西安高新區設立了新材料研究院,在寶雞近200畝的產業基地也已基本建成,預計今年底全面投產。”陜西長美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牟崇建介紹,企業專注研發高分子材料減振降噪、新型絕緣防護等系列產品,建成全自動鋼軌阻尼生產線,引進聚氨酯減振墊自動化生產線,多項技術填補國內空白。 陜西長美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服務范圍覆蓋全國58個城市,年產值近10億元,產品在國內市場占有率超30%。 人才與研發在西安,生產與轉化在寶雞——這種科創“飛地”模式引導企業對接西安的科技與人才資源,開展研發試驗,進一步突破了科創資源限制,有效解決了企業科研人才匱乏、創新活力不足等問題。 “這種布局有效滿足了企業研發與生產的雙重需求,期待我們在寶雞的產業基地盡快建成投產,為產業蝶變煥新、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貢獻力量。”牟崇建說。 陜西賽爾斯電子有限公司也是科創“飛地”模式的受益者。該企業是一家從事壓力、溫度、液位、流量測控產品研發、生產、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得知渭濱區傳感器(西安)研發中心成立后,企業積極申請入駐,先后引進高科技人才15名,并組建研發團隊開展高精度智能校準系統研發。“這一系統投用后不僅可以極大提高產品校準精度、效率和市場競爭力,每年至少還能為企業新增產值500萬元。”公司負責人表示。 為確保研發中心良性發展,渭濱區還制定了相關管理辦法,對進駐企業進行定期考核,形成可持續發展的創新生態。 眼下,在渭濱區這片工業熱土上,一場以實效為導向的創新實踐正驅動發展質效雙重提升。截至目前,渭濱區工業企業超1300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34戶,產業發展根基愈發穩固,新質生產力的澎湃動能正推動區域工業發展邁向更高水平。(來源:陜西日報)
編輯:賀雅楠
國家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61120250002
陜公網安備 61030302000057號 陜ICP備06006751號
違法不良信息舉報:0917-3266271 郵箱:baojijb@126.com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 手機舉報app下載 網站自律管理承諾書 涉企舉報專區
陜西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29-63907152
地址:寶雞廣電傳媒大廈 聯系電話:0917-3266271 郵箱:bj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