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建明,男,1960年8月生,渭濱區(qū)石鼓鎮(zhèn)李家槽村村民。當兒子被醫(yī)生判定可能成為植物人時,他沒有絲毫退縮,不離不棄,用愛與堅守在黑暗中照亮了孩子前行的路。

平凡村民,遭遇人生重創(chuàng)
鄒建明,一位樸實的農民,早年妻子離世,獨自扛起生活重擔。2014年9月,厄運再度降臨。當時,他正在西安打工,突然接到兒子鄒某(化名)在寧波出車禍的消息,心瞬間揪緊。他馬不停蹄,歷經(jīng)30多個小時的艱難奔波趕到寧波。站在重癥監(jiān)護室門口,望著那道阻隔著親人的門,他大腦一片空白,滿心都是恐懼與擔憂。
醫(yī)生給出的診斷結果是:兒子重度顱腦損傷,生還希望渺茫,即便保住命,大概率也會成為植物人。這消息如晴天霹靂,讓鄒建明感覺整個世界都崩塌了。他癱坐在醫(yī)院走廊,淚水止不住地流。可即便如此絕望,他心中對兒子深深的愛與責任,讓他暗暗發(fā)誓,無論多難,都要陪兒子走下去。

堅守誓言,開啟守護之路
鄒建明未被命運所擊垮,凝視著病榻上昏迷不醒的兒子,他暗自立下誓言:只要兒子尚有一絲氣息,自己便決不輕言放棄。此后一個月,兒子持續(xù)處于昏迷狀態(tài),在幾近渺茫的希望中苦苦掙扎。鄒建明覺得日子無比煎熬,每一分每一秒都承受著巨大的痛苦。
自那以后,鄒建明踏上了漫長而艱辛的守護之路。他每天早早趕到醫(yī)院,悉心為兒子擦拭身體、按摩肌肉,以防肌肉萎縮;喂飯時,他極具耐心,即便花費大量時間,也未曾有過絲毫的不耐煩;他還會在兒子耳邊輕聲訴說,講述過往的趣事、外面的世界,期盼能喚醒沉睡的兒子。從寧波輾轉至杭州,再到寶雞,歷經(jīng)半年有余的治療,兒子終于睜開雙眼,恢復了部分意識。

自制器械,延續(xù)康復希望
在醫(yī)生建議下,鄒建明把兒子接回了家。可家里經(jīng)濟拮據(jù),根本買不起專業(yè)的康復設備,但鄒建明沒有放棄。他憑借著對兒子深深的愛和一股不服輸?shù)膭艃海_始自制康復訓練器械,只為幫助兒子恢復肌肉功能。
隨著兒子身體狀況逐年變化,鄒建明不斷鉆研改進,為兒子量身打造了各式各樣的器械。這看似簡單的自制過程,背后卻藏著數(shù)不清的艱辛。每一次嘗試失敗,他的心都像被重錘敲擊,但他從未想過放棄。
當世俗的眼光判定兒子的生命失去意義時,鄒建明這位平凡而偉大的父親,卻愿意用一生去等待奇跡。他用自制的器械,為兒子延續(xù)著康復的希望。

奇跡降臨,笑容重現(xiàn)臉龐
在鄒建明悉心照料與不懈努力下,兒子的康復速度遠超眾人想象。如今,他已能獨立行走,盡管步伐還不太穩(wěn),但這在鄒建明心中,已是莫大的安慰。看著兒子重新站起來,鄒建明臉上綻放出久違的笑容,那笑容里,滿是欣慰、自豪,更飽含著對未來的希望。
日升日落,冬去春來,雞峰山下,一對蹣跚的身影成了鄉(xiāng)鄰們眼中的尋常畫面。山道上拖沓的步伐,是父子共同譜寫的生命贊歌。兒子的肌肉在行走中逐漸恢復,父親的信念在陪伴中愈發(fā)堅定。那些被醫(yī)學判定為不可能的事,被他們一步步變成了現(xiàn)實,化作了腳下的路。時間,悄然雕琢著兩人的生命年輪,見證著這份偉大的親情。
鄒建明用11年的堅守,詮釋了父愛的真諦,也創(chuàng)造了生命的奇跡。其故事如光,讓我們堅信有愛與希望,生命定能綻放奇跡。(來源:中共渭濱區(qū)委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

編輯:賀雅楠
國家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61120250002
陜公網(wǎng)安備 61030302000057號 陜ICP備06006751號
違法不良信息舉報:0917-3266271 郵箱:baojijb@126.com
中國互聯(lián)網(wǎng)舉報中心 手機舉報app下載 網(wǎng)站自律管理承諾書 涉企舉報專區(qū)
陜西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29-63907152
地址:寶雞廣電傳媒大廈 聯(lián)系電話:0917-3266271 郵箱:bj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