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寶雞市渭濱區橋南街道房開路社區工作人員袁紅娟與女兒盧昱好散步時,用實際行動詮釋了“誠實守信”的家風傳承,上演了一幕溫暖的文明故事。
當天下午,袁紅娟母女倆行至長青路大臺階花壇處,發現一個裝有四沓現金的白色塑料袋。她們原地等待了片刻,卻未見失主前來尋找。出于責任感和對孩子最好的言傳身教,袁紅娟沒有絲毫猶豫立即報警。在等待警察的過程中,有名二十多歲的青年男子上前表示錢是他的,而袁紅娟的女兒雖然只有13歲,卻表現出了超強的警覺性,在一番詢問中懷疑該男子可能是想冒領,于是趕緊說道:“我們已經報警了,警察叔叔馬上就來,等他們到了你跟他們再說吧。”聽了這話該男子很快便自行離開了。

隨后,金臺分局中山西路派出所張警官與同事趕到,清點現金共計兩萬元,民警對她和孩子拾金不昧的行為給予了高度贊揚。第二天,袁紅娟也在張警官處得知失主已經聯系到了,并且張警官也傳達了失主對她們母女二人的感激之情。
面對贊美,袁紅娟淡然表示:“這沒什么,是我們應該做的。平時在家里,我們就教育孩子‘誠實守信、非己莫取’,要做一個善良、有擔當的人。今天就當是對孩子的一次現場教學了,我也為她感到驕傲。”

袁紅娟作為房開路社區的殘疾人專委,她性格溫和、辦事細致,是鄰里口中的“貼心人”。無論是為轄區殘疾人紓難解困,還是解決網格矛盾,她總以耐心和真誠贏得信任。生活中,她將誠信家風融入細節,滲透在柴米油鹽間,在潛移默化中教育孩子存善念、行善舉。這次拾金不昧的善舉,不僅是一次純屬偶然的好人好事,更是她長期扎根社區、日常工作責任心的延伸,更讓家風家訓的種子在孩童心中生根發芽,為社區增添了滿滿的正能量。(素材來源:渭濱宣傳)

編輯:賀雅楠
國家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61120250002
陜公網安備 61030302000057號 陜ICP備06006751號
違法不良信息舉報:0917-3266271 郵箱:baojijb@126.com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 手機舉報app下載 網站自律管理承諾書 涉企舉報專區
陜西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29-63907152
地址:寶雞廣電傳媒大廈 聯系電話:0917-3266271 郵箱:bj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