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寶雞市人民醫院肝膽胰脾外科團隊再次挑戰技術高峰,成功為一名患者實施機器人輔助下肝囊腫去頂減壓術+膽囊切除術+胃腫瘤切除術。為同時患有肝、膽、胃三個臟器疾病的男性患者,實施了一次性、微創的聯合根治手術。該手術的成功,標志著寶雞市人民醫院在運用高精尖技術處理復雜疑難疾病領域實現新突破,為多位點、跨臟器疾病的患者帶來了全新的“一站式”解決方案。

病情復雜:三處病灶,傳統手術面臨“大創傷”難題
該患者因長期上腹不適,經全面檢查,被確診為多囊肝(肝內多發囊腫最大直徑達14cm)、膽囊結石伴慢性膽囊炎及胃體部腫瘤。三個臟器,三種不同的疾病,如同三座大山,同時壓在患者身上。
若按傳統治療方案,患者可能面臨兩種困境:一是分次手術,即先處理最緊急的病灶,待身體恢復后再進行下一次手術。這不僅意味著患者需要承受多次麻醉風險、更長的住院時間和更高的總醫療費用,更會帶來巨大的身心痛苦和漫長的康復周期。二是進行一次性的傳統開腹大手術,雖能一次性解決問題,但手術切口長達數十厘米,創傷巨大,術后恢復緩慢,并發癥風險高。
精準破局:機器人“三頭六臂”,微創手術“一箭三雕”
面對這一復雜病例,寶雞市人民醫院肝膽胰脾外科組織了多學科會診。專家團隊一致認為,憑借先進的機器人手術平臺,完全可以打破傳統困局,為患者制定一個“最優解”。
“這類跨臟器聯合手術,最考驗操作的精準度與靈活性。” 金上博主任介紹,相較于傳統腹腔鏡的直桿器械局限,機器人系統展現出三大核心優勢:
1、極限角度自由操控:機械臂具備多個自由度,可實現大角度旋轉,在肝門部狹窄間隙、胃后壁與胰腺之間等腹腔鏡難暴露困難的 “死角”,精準完成囊腫壁切除、腫瘤游離切除、膽囊三角分離等精細操作。術中針對胃腫瘤緊鄰周圍血管復雜位置,機械臂通過多角度轉向完成腫瘤完整剝離,不易損傷周邊血管神經。
2、3D高清視野賦能:10倍放大的立體視野清晰呈現臟器毗鄰關系,使腫瘤邊界識別、重要管道結扎等關鍵步驟誤差控制在毫米級。
3、單臺手術多區覆蓋:通過同一組操作孔,機械臂無需重新穿刺即可完成從膈肌下肝臟、右上腹膽囊到上腹部胃腔的跨區域手術,較傳統腹腔鏡縮短手術時間2小時,術中出血量僅50ml。
疾病科普:隱匿的臟器 “炸彈” 需警惕
多囊肝:一種常見染色體顯性遺傳病,囊腫隨年齡增長不斷增多增大,壓迫肝組織導致腹痛、肝功能損傷,嚴重時引發腹水。傳統治療需多次穿刺抽液,機器人去頂減壓術可一次性處理多發囊腫,改善囊腫的壓迫癥狀,降低復發率,延長多囊肝進入終末期出現肝衰竭,進而需要肝移植的時間。
胃腫瘤:起源于胃壁處的交界惡性腫瘤,早期多無癥狀,隨腫瘤增大可能出現出血、穿孔。手術需完整切除腫瘤并保留胃功能,機器人精準操作可最大限度減少胃壁損傷,降低術后并發癥風險。

技術里程碑:多學科協作的寶雞經驗
此次手術的成功,延續了醫院在機器人聯合手術領域的技術積淀。據悉,寶雞市人民醫院肝膽胰脾外科已完成近二十例機器人輔助肝膽胰脾腫瘤切除手術。此次跨三臟器手術的突破,標志著其微創技術已達到區域領先水平。患者術后第1天即可下床活動,第3天恢復流質飲食,術后1周順利出院,充分體現了機器人手術創傷小、恢復快的優勢。
“機器人不僅是手術工具,更是為患者解決疑難問題的技術載體。未來,隨著患者對健康的重視以及對微創的訴求,機器人手術會像腹腔鏡手術一樣普及大眾。” 金上博表示,未來將持續推進微創技術創新,為復雜臟器疾病患者提供更優質的診療方案,為守護廣大群眾的生命健康砥礪前行!(來源:寶雞市人民醫院)

編輯:陳云哲
國家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61120250002
陜公網安備 61030302000057號 陜ICP備06006751號
違法不良信息舉報:0917-3266271 郵箱:baojijb@126.com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 手機舉報app下載 網站自律管理承諾書 涉企舉報專區
陜西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29-63907152
地址:寶雞廣電傳媒大廈 聯系電話:0917-3266271 郵箱:bj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