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已至,學生溺水事故進入高發期。如何守護孩子安全?各地紛紛采取應對措施:有的主張把孩子“圈養”在家,有的給水域加裝圍欄,還有的運用電子柵欄、無人機喊話等科技手段進行危險提示。這些被動防御雖有一定效果,但終究難以防范孩子的一時好奇或疏忽大意。真正的安全防線,應當建立在教育的溫度和意識的自覺之上。
簡單“圈養”孩子看似穩妥,實則得不償失。暑期本是孩子親近自然、釋放天性的黃金時段,過度限制不僅違背成長規律,還可能激發逆反心理,促使他們鋌而走險,反而增加安全隱患。
單純“圈禁水域”同樣治標不治本。從野外池塘到小區景觀池,不同水域存在不同的危險。物理隔離成本高昂,電子監控存在盲區,一旦防護設施疏于維護,安全防線便形同虛設。
因此,我們更需要“引防結合”的智慧。
“引導”重在教育實效。學校和家庭必須摒棄形式主義的安全教育,通過案例教學、情景模擬、實地演練等方式,培養孩子“知險而不懼險”的認知。既要讓孩子識別危險行為,也要教會他們自救互救的實際技能,做到遇險不慌、處置得當。
“引導”更要明確責任。數據顯示:80%的兒童溺水事故與監護缺位直接相關。監護人必須摒棄僥幸心理,在涉水場所保持高度警惕。同時,要以身作則,遠離危險水域,不野泳、不冒險,用行動為孩子樹立安全標桿。有關部門單位也要查找工作薄弱環節,制定完善應急預案,真正把相關工作做細做實做到位,從思想上、行動上堵住“溺水窟窿”,以硬實之舉筑牢安全防線。
一個孩子的背后就是一個家庭。做好防溺水工作,要以父母之心,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把嚴防溺水工作作為大事來抓。防溺水工作不能止步于簡單隔離,而要以教育引導為主。唯有將安全意識內化于心,將監護責任外化于行,才能讓孩子的暑期生活既安全又精彩,充滿健康成長的歡聲笑語。(來源:陜西日報)

編輯:李雪彤
國家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61120250002
陜公網安備 61030302000057號 陜ICP備06006751號
違法不良信息舉報:0917-3266271 郵箱:baojijb@126.com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 手機舉報app下載 網站自律管理承諾書 涉企舉報專區
陜西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29-63907152
地址:寶雞廣電傳媒大廈 聯系電話:0917-3266271 郵箱:bj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