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黃河記憶”非遺大展日前在寶雞舉行。這場非遺盛會,不僅展示了沿黃九省區非遺項目的獨特魅力,更以開放的姿態搭建起跨區域、跨文化的交流平臺,為新時代非遺保護發展提供了重要啟示——唯有通過交流互鑒,才能激活非遺傳承的內在動力,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
黃河作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孕育了剪紙、刺繡、泥塑、戲曲等燦若星河的非遺瑰寶。此次大展中,陜西鳳翔泥塑、甘肅夜光杯雕、山東博山琉璃燒制技藝等同臺競艷、唱和共鳴,這些跨越地域的對話,讓觀眾直觀感受到非遺在技藝傳承、美學表達上的共通性與差異性。這種差異并非隔閡,而是文化多樣性的生動體現,為非遺保護提供了更廣闊的視角:既要守護好每一項非遺的“基因密碼”,也要在交流中尋找共性規律,探索可持續傳承路徑。
交流互鑒的深層價值,在于打破非遺保護“各自為戰”的局限。當前,部分非遺項目面臨傳承人老齡化、市場轉化能力弱等共性難題。通過大展交流合作,在非遺數字化保護、青年傳承人培養等方面,可實現資源整合與經驗共享。這種“抱團發展”的模式,正是對“見人見物見生活”保護理念的生動實踐。
站在文明傳承的高度,非遺保護不是簡單的“博物館式”封存,而是要讓傳統文化活在當下、服務社會。當黃河岸邊的老匠人與現代設計師攜手創新,當非遺工坊與文旅產業深度融合,我們看到的不僅是技藝的延續,更是文化自信的彰顯。期待以此次大展為起點,讓更多非遺項目能在交流互鑒中煥發新生,共同書寫中華文化傳承發展的新篇章。(胡寶林)

編輯:李雪彤
國家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61120250002
陜公網安備 61030302000057號 陜ICP備06006751號
違法不良信息舉報:0917-3266271 郵箱:baojijb@126.com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 手機舉報app下載 網站自律管理承諾書 涉企舉報專區
陜西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29-63907152
地址:寶雞廣電傳媒大廈 聯系電話:0917-3266271 郵箱:bj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