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尊銘文第二行第四字引發學術界爭議,主要有兩種解釋。第一種,釋為“祼[guàn]”。張玉金認為這是說又舉行始自鎬京天室的對武王的“醴祼”。涂白奎認為王去天室的目的是對武王進行祼祭。第二種,釋為“福”。馬承源認為“福”是祭名,李學勤則認為“福”是祭祀散福的胙[zuò]肉。劉翔、董琨等認為“福”是受神靈佑助的意思,“自天”是作“福”的定語。而劉釗對福、祼兩字做了區分,認為福字不從“廾”,祼字從“廾”,為后續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據。通過對何尊銘文的解讀,梳理祼祭在西周青銅器銘文中的情況,結合傳世文獻,我們可以初步了解西周時期祼祭的面貌。

何尊拓本。
一、西周金文中的祼祭
“祼”,《說文·示部》解釋為“灌祭也”,《說文解字注》《廣韻?換韻》也有相關解釋。其本字為“果”,“祼”是孳[zī]乳產生,“灌”為后起字。早在殷商卜辭中就已出現“祼”字,且多表示祭祀,主要祭祀對象為祖先神,祭品豐富,祭祀場包括所有普通宗廟、專屬祭所及臨時祭所,到殷商晚期成為常祀且有固定禮儀。
在西周金文中,“祼”字金文形體像在祭壇上用兩手舉著酒壇進行祭祀。何尊中記載了成王在成周進行祼祭,主祭為成王,祭祀場所是鎬京的天室,沿用武王時期典禮。德鼎記述周成王在成周洛邑對武王的祼祭,祭祀者有成王,德參與其中。小盂鼎中“邦賓不祼”表示邦賓助祭,“王祼,祼述,贊邦賓”體現周王舉行祼祭后向邦賓獻酒。不栺鼎中祼祭可與其他祭祀組合,如與祭并列,于八月十六戊辰舉行,地點在上侯。守宮盤記載周師讓守宮舉行祼祭。鮮簋中禘祭和祼祭相伴舉行,祼祭祭品有玉、貝,時間在五月癸卯朔,祭所在京。
從這些例子來看,西周祼祭的祭祀者多為當時的王,大臣主祭僅一例;祭祀對象限于先公、先王等祖先神;祭所主要在周朝宗廟或臨時場所;祭品有玉、貝、牲等;祼祭后常將祭祀物品賞賜給參與祭祀者,他們會作器紀念。
二、傳世文獻中西周史料關于祼祭的記載
傳世文獻中關于西周史的主要記載是儒家經典《詩》《書》《禮》《樂》,而祼祭主要記載于《周禮》《禮記》等禮書,《尚書》《詩經》偶有記錄。
(一)《尚書》中的祼祭
《尚書·洛誥》記載周成王在東都洛邑建成后,周公返政時舉行的祭祀儀式。主祭者是周王,協祭者是王賓。先以赤牛祭祀文王、武王,再與助祭諸侯到太廟殺牲燎祭,最后周王入太室祼祭,目的是告知祖先神洛邑建成、親政及周公留守等事,體現周朝遇大事祭告祖先神、請求明示的傳統。
(二)《禮記》中的祼祭
《禮記·祭統》將祭祀與孝心相連,強調祭祀對鞏固宗法等級制度的作用。祼祭時夫婦需共同參與,祭祀前分別齋戒,祭祀日著祭服于宗廟會合。君王用圭瓚[zàn]、大宗伯用璋瓚對尸行祼祭,之后還有迎牲入廟、宗廟跳舞等環節。《禮記》中也有用“灌”代替“祼”之處,如“周人尚臭,灌用鬯[chàng]臭”。不同時代祼祭使用的尊也不同。
(三)《周禮》中的祼祭
《周禮·春官宗伯》多次提及祼祭,大宗伯掌管祭祀相關事務,包括準備工作如占卜祭日、告誡百官、檢查祭器祭品、準備祝禱辭、演練祭祀禮儀等。祼祭使用的祭器因季節而異,如春祠、夏禴用雞彝、鳥彝行祼祭,秋嘗、冬烝用斝[jià]彝、黃彝行祼祭等。郁人負責管理祼祭的祭器,并指導祭祀的禮儀。
(四)祼祭的主要流程
選尸:從嫡孫中選取代替祖先神接受祭祀、享用祭品的人,祭祀男性祖先用男尸,女性祖先用女尸,有嚴格標準,如男尸先選嫡孫,無嫡孫選庶孫等。
迎尸:標志祼祭開始,王不出廟門迎尸,將尸迎入宗廟后請尸坐于堂上。
獻尸:祭祀者手執圭瓚盛郁鬯多次獻給尸。
以酒灌地:尸接過郁鬯不飲,灌于地。
降神:郁鬯香氣吸引祖先神,使魂魄附于尸身,尸嘗郁鬯代表祖先神品嘗。
享祭品:祭祀最后,尸、主祭者、參與者分享祭品,剩余食物分給下人。
祼祭分兩次,王先首祼,王后或大宗再亞祼。
三、總結
(一)西周銅器銘文和傳世西周史料中的祼祭存在差異。
1.祭祀者:金文中祼祭祭祀者多為當時的王,不見女性主祭,而《禮記》記載祼祭是由王、后共同參與。
2.音樂、舞蹈:西周金文中未記載祼祭伴有音樂、舞蹈,而《禮記》記載祼祭、升歌、《武宿夜》舞是宗廟祭祀的重要禮節。
3.祭品:西周金文中祼祭祭品主要是鬯、貝、玉。而《周禮》記載祭品有牲肉、谷物、香茅、瓜果、魚等,幾乎涵蓋了所有可以用來祭祀的生物。
4.祭祀禮器:金文未記載祼祭禮器,而《周禮》對不同祭祀所用祼祭禮器有規定。
5.禮制:金文未體現祼祭嚴格禮制,而傳世文獻中祼祭祭祀儀式更具體化、規范化、程式化、制度化。
(二)造成差異的原因如下。
1.銘文的限制:銘文鑄刻于青銅器,空間有限,只能記錄關鍵內容。
2.文獻的整理:青銅器是出土文獻,真實反映西周祭祀,傳世文獻是后人根據政治需要整理編定,如青銅器銘文載祼祭多出于祖先崇拜,傳世文獻將祼祭與倫理孝道治民結合。
3.祭祀禮制的發展:載有祼祭的青銅器多為西周早期,當時多沿襲殷商祭祀,西周中期后才建立起成熟祭祀禮制,且祭祀與宗法制度結合,成為等級身份標志,傳世文獻中的祭祀活動從一定層面呈現統治階層文化生活及社會等級制度。(來源:“學習強國”寶雞學習平臺;作者:陳瑩,系寧德開放大學副教授)
編輯:陳云哲
國家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61120250002
陜公網安備 61030302000057號 陜ICP備06006751號
違法不良信息舉報:0917-3266271 郵箱:baojijb@126.com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 手機舉報app下載 網站自律管理承諾書 涉企舉報專區
陜西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29-63907152
地址:寶雞廣電傳媒大廈 聯系電話:0917-3266271 郵箱:bj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