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隴縣天成鎮張家山村千畝烤煙基地,煙苗長勢喜人。“最近雨水多,墑情不錯,要及時做好除草追肥,還要注意預防根腐病和花葉病……”煙田里,張家山村黨支部書記張立虎正在給村級后備干部費延春傳授烤煙田間管理技術。

7月23日,韓英杰(左)在蘋果園里指導群眾管護果樹。陜西日報記者 李靜茹攝
費延春是張家山村村級后備力量中的一員。在隴縣,通過系統培養和實踐鍛煉,像費延春這樣的村級后備力量逐漸成長為鄉村振興的中堅力量。
近年來,隴縣積極探索村級后備力量培育新模式,持續完善精準選、實戰練、動態管全鏈條機制,鍛造政治過硬、本領高強、群眾認可的鄉村振興“領頭雁”,確保年輕干部能掌握實用技能,扎根基層、服務群眾。
拓寬渠道 儲備“源頭活水”
“村里召開了座談會,鎮、村干部多次來家里談發展、宣講政策。作為在村里長大的孩子,我愿意回村建設家鄉。”談起返鄉初心,固關鎮固關街村黨支部副書記秦峰說。
今年39歲的秦峰退役返鄉后在鎮上從事糧油加工,是遠近聞名的致富能人。鎮上號召他回村反哺家鄉,并把他列入村級后備力量儲備庫。
面對農村人才難留的問題,隴縣出臺村級后備力量儲備三年行動計劃,建立“三薦三審一備案”選才機制,通過個人自薦、群眾舉薦、組織推薦“三薦并行”,村級初審、鎮級復審、部門聯審“三審聯動”,組織部門備案入庫的辦法,積極從致富帶頭人、返鄉創業人員、退役軍人、產業發展大戶以及本村大學生中選拔優秀人才納入村級后備力量儲備庫。
“我們搭建向內深挖一批、向外回引一批、跨村交流一批3條攬才通道,縣委主要領導帶頭深入各村調研摸排后備力量儲備情況,鎮、村依托春節返鄉、招商引資契機,通過座談交流、項目觀摩等途徑招引在外工作人士、大學畢業生返鄉發展,不斷做大村級后備力量‘蓄水池’。”隴縣縣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說。
2024年以來,隴縣累計吸納208名返鄉創業人員、大學生以及“田秀才”入庫,成為村級后備力量。這些人員中,大專學歷以上占68.4%,35歲以下占25.5%。
多維賦能 確保“水質優良”
“做群眾工作,要講理,更要講情,這樣才能讓群眾心服口服。”前不久,調解完村民矛盾,溫水鎮棗林村黨支部書記姚順元給村級后備力量繩隴儒傳授經驗。
針對村級后備力量能力不強、活力不足短板,隴縣實施“雛雁”成長計劃,打造幫帶提能、培訓賦能、擂臺強能的培育體系,促進后備力量拔節生長。
“剛到村上時,對農村工作一竅不通,多虧姚書記幫帶,現在處理村上事務順手多了。”繩隴儒說。
“我們建立1名鎮包村領導、1名村黨組織書記與1名后備干部結對的‘2+1’幫帶機制,為208名后備干部確定幫帶導師。”隴縣縣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說。
隴縣還建立縣級示范訓、各鎮全面訓、擇優遴選訓相結合的培訓體系,從農業農村、畜產、組織等部門遴選20名業務骨干組建“師資庫”,聚焦產業發展、基層治理等重點內容,采取“理論培訓+田間課堂+學歷提升”培訓模式,全面提升后備干部理論基礎和實踐能力。今年以來,隴縣舉辦村級后備力量素能提升培訓班11期,培訓450人,選派29名后備干部參加學歷提升教育和市級以上培訓。
動態優化 激活“一池春水”
“請大家根據兩名后備干部一年來的表現情況,在測評表相應欄目打上對號……”今年初,在天成鎮范家營村村委會,研判工作組組織群眾開展測評。
隴縣建立政治表現、日常實績、民意評價“三個維度考核”以及選拔任用、培訓激勵、動態調整“三條路徑使用”相結合的“三考三用”機制,采取“季度談話+年度研判+評估調整”相結合的辦法考核后備干部綜合表現。通過這種動態優化機制,隴縣不僅確保了后備干部隊伍的質量,還有效激發了他們的工作熱情和責任感,越來越多的年輕干部愿意扎根基層,為鄉村振興貢獻力量。
東南鎮紙溝村村級后備干部韓英杰在負責村集體產業期間,大力推行“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發展模式,帶動20多名群眾就近務工,讓群眾獲得“租金+分紅+就業”三份收入,因實績突出被提拔為村黨支部副書記。
“以前覺得當村干部沒奔頭,現在有干頭、有盼頭。”韓英杰說。他的話,道出越來越多年輕干部的心聲。
去年以來,全縣有8名后備干部進入村兩委班子,3人擔任村黨組織書記,12名后備干部因考核不合格被清退“出庫”,形成了優進劣出的良好格局。
據了解,隴縣將聚焦村兩委換屆需求,進一步拓寬選人視野,優化培育載體,不斷壯大人才支撐,為鄉村全面振興提供源源不斷的“源頭活水”。(來源:陜西日報)

編輯:李雪彤
國家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61120250002
陜公網安備 61030302000057號 陜ICP備06006751號
違法不良信息舉報:0917-3266271 郵箱:baojijb@126.com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 手機舉報app下載 網站自律管理承諾書 涉企舉報專區
陜西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29-63907152
地址:寶雞廣電傳媒大廈 聯系電話:0917-3266271 郵箱:bj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