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新華網攜手寶雞市,與哈薩克斯坦共和國文化和信息部、哈薩克斯坦國家博物館、納扎爾巴耶夫大學等共同主辦的“青銅遇見金人”中哈文化交流活動在哈薩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納舉行。活動不僅在當地線下掀起文化互動熱潮,更通過線上資訊傳播形成跨越20多個國家的文明共振。
此次傳播成果的背后,是“器物為媒、藝術為橋”理念的成功實踐。活動歷時3天,先后在哈薩克斯坦國家博物館、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倡議首倡地——納扎爾巴耶夫大學、城市重點商圈MEGA絲路商場三地舉辦,促成了中哈博物館合作備忘錄簽署、“青銅遇見金人”中哈文化交流會、周文化集市等多場活動相繼落地。
聚焦“青銅遇見金人”IP活動,聚焦中華周文化,此次活動在全球25個國家以英語、德語、西語、法語、俄語、日語六種語言發布,被海外主流媒體、門戶網站等廣泛關注,迅速形成全球傳播網絡——傳播稿總落地量達783家,截至目前訪問量達501691843人次。傳播面覆蓋亞洲、歐洲、美洲,逾5億人次的龐大訪問數據,直觀反映了活動在海外的關注度和影響力。

美聯社報道“青銅遇見金人”中哈文化交流活動
美洲地區有507家媒體密集報道此次文化交流活動。美國最大通訊社美聯社在報道中指出,“當厚重青銅遇見璀璨金人,文明互鑒迸發火花。”福克斯有線電視網及ABC、NBC、CBS三大商業廣播電視公司均在主頁顯著位置推送活動信息,洛杉磯 KTLA 電視臺等地方媒體同步轉載,雅虎財經、Benzinga等權威平臺亦深度關注了文化交流背后的經濟合作潛力。
在歐洲,西班牙 Europa Press 解讀周文化與哈薩克斯坦文明的共性,荷蘭ANP向歐洲受眾傳遞活動內涵,共有110家媒體關注中國青銅器與哈薩克金人的文明互鑒活動。德國知名財經網站FinanzNachrichten.de在報道中指出,此次活動為世界了解中華周文化打開一扇窗,展示了中國寶雞深厚的周文化底蘊和“青銅器之鄉”的獨特魅力。

日本共同社報道“青銅遇見金人”中哈文化交流活動
亞洲地區則有166家媒體關注此次活動。日本共同社、朝日新聞、每日新聞三大全國性報紙同步刊發日文報道,門戶網站Infoseek首頁推薦,菲律賓《馬尼拉時報》、印尼Zonautara等東南亞媒體的參與更讓青銅文化跨越地域界限,形成中華周文化傳播熱潮。其中,朝日新聞全文轉載活動報道,傳播了阿斯塔納當地市民沉浸式體驗中華周文化的盛況。
從博物館的學術研討到市集的拓印互動,寶雞將文化傳播從“單向展示”升級為“沉浸體驗”,哈薩克斯坦當地民眾也成為主動傳播者。個人社交媒體賬號中,周禮樂團民樂演奏、鳳翔泥塑、青銅器銘文、紋飾拓印體驗等引發點贊熱潮。哈薩克國際通訊社報道指出,“青銅遇見金人”活動既彰顯了兩國對彼此文化的尊重與深度交流,更是在“一帶一路”倡議及“中亞命運共同體”框架下,推動區域合作與人文互信的重要實踐。(來源:新華網)

編輯:李雪彤
國家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61120250002
陜公網安備 61030302000057號 陜ICP備06006751號
違法不良信息舉報:0917-3266271 郵箱:baojijb@126.com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 手機舉報app下載 網站自律管理承諾書 涉企舉報專區
陜西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29-63907152
地址:寶雞廣電傳媒大廈 聯系電話:0917-3266271 郵箱:bj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