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渭濱區在移風易俗工作中不斷探索新的工作方法和路徑,持續鞏固鄉村文化振興工作成果,通過五鎮聯動創新實踐,取得了顯著成效,形成了文明新風尚,讓文明之花在渭濱大地綻放得更加絢爛,為鄉村振興和社會文明進步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
石鼓鎮:婚俗改革出實招,彩禮 “限高” 樹新風
石鼓鎮中巖山村創新打造“三個矩陣”推進婚俗改革。通過“院落板凳會”、村廣播大喇叭、微信群、LED 電子屏等構建宣傳矩陣,讓抵制高價彩禮觀念深入人心;黨員干部帶頭簽訂承諾書,村黨支部書記引導直系親屬舉辦“零彩禮”婚宴,年輕黨員小吳以互贈書籍、制定家庭發展計劃等方式簡辦婚禮,形成示范引領;制定《中巖山村婚姻新風公約》,規定彩禮不超過6萬元,組建監督小組全流程監管,成功將全村彩禮從10萬元左右降至6萬元以內,累計為村民節省20余萬元,成為周邊村落移風易俗標桿。
神農鎮:文藝搭臺揚新風,移風易俗入民心
神農鎮以文藝宣傳為特色推動移風易俗。茹家莊村邀請鄉賢能人編排西府小曲《移風易俗正應當》,將抵制高價彩禮、反對鋪張浪費等內容融入曲藝表演,并結合“我們的節日”等活動開展文藝匯演,讓村民在文化熏陶中接受文明理念;全鎮打造移風易俗文明街巷,簽訂移風易俗倡議書600余份,張貼宣傳標語200余條,拍攝短視頻80余條,通過多樣化宣傳渠道,讓移風易俗觀念廣泛傳播。
高家鎮:制度保障強根基,紅白事簡辦惠民生
高家鎮以“一約兩會”為抓手完善制度建設。高家村在村黨支部指導下,紅白理事會廣泛征求群眾意見,制定紅白理事會章程,統一全村紅白事辦事標準,翻新大禮堂為村民免費提供婚喪嫁娶場所,有效遏制互相攀比現象,為村民節省開支超 12萬元;全鎮建立婚喪事宜報備制度,通過“宣講+文藝+互動”方式開展志愿服務活動,常態化評樹“渭濱好人”“好媳婦”“好婆婆”等先進典型,發揮榜樣帶動作用。
馬營鎮:志愿紅點亮文明風,服務下沉暖人心
馬營鎮依托志愿服務隊深入推進移風易俗。全鎮積極組建移風易俗志愿服務隊,志愿者們進村入戶開展宣傳宣講,在群眾舉辦婚嫁典禮時,提供餐飲、助興演出、送祝福書法、放映優秀影視等服務;結合“崇德向善 文明渭濱”“移風易俗宣講”等活動,以豐富多樣的形式向群眾傳遞文明新風,引導村民自覺摒棄陳規陋習,營造了全民參與移風易俗的良好氛圍。
八魚鎮:黨員帶頭作表率,黨風政風帶民風
八魚鎮充分發揮黨員干部帶頭示范作用。嚴格落實《關于在全區深入開展移風易俗工作的通知》,黨員干部做好重大事項報備,將收受彩禮情況納入報備范圍,嚴格遵守紅白事“限高”標準,婚嫁喜宴不超過一天、宴席規模控制在20桌以內等;廣大黨員干部以身作則,帶動村民抵制鋪張浪費,形成以黨風政風帶動民風的良好風氣,助力全鎮移風易俗工作扎實推進。
渭濱區:五鎮協同聚共識,文明新風潤心田
石鼓鎮的婚俗改革、神農鎮的文藝宣傳、高家鎮的制度保障、馬營鎮的志愿服務、八魚鎮的黨員帶頭,渭濱區五鎮結合自身特色,多元發力推進移風易俗工作。全區累計開展紅白事服務監督131起,節省資金51萬元,42支志愿服務隊開展宣傳宣講 360余場次,評選各類先進典型激發榜樣力量。未來,渭濱區將繼續深化移風易俗工作,以五鎮協同之勢,為鄉村振興和社會文明進步注入強大精神動力,讓文明新風在渭濱大地蔚然成風。(來源:三秦都市報)

編輯:賀雅楠
國家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61120250002
陜公網安備 61030302000057號 陜ICP備06006751號
違法不良信息舉報:0917-3266271 郵箱:baojijb@126.com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 手機舉報app下載 網站自律管理承諾書 涉企舉報專區
陜西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29-63907152
地址:寶雞廣電傳媒大廈 聯系電話:0917-3266271 郵箱:bj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