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國慶、中秋“超級黃金周”,已舉辦四屆的寶雞銀杏音樂節以三場演出,吸引了約10萬人次現場觀看,其中外地樂迷人數超過90%,帶動周邊餐飲、住宿訂單量激增,形成了“音樂+文旅”聯動效應,拉動區域文旅消費增長。據了解,在接下來的一個月里,相繼還有兩場重量級演唱會在寶雞舉辦,一時間,“寶雞”“演唱會”等關鍵詞的搜索量激增。在一波又一波的流量面前,我們更需思索:如何讓這份喧囂與關注沉淀為城市發展的持久動力,使“流量”真正化為“留量”?
毋庸置疑,文旅活動是實現“引流”的利器。在“注意力”當道的今天,一場獨具匠心的音樂節、一次別開生面的“體育+演藝”活動,或是一位實力與人氣兼具的巨星亮相,都能在短時間內形成強大磁場,吸引四面八方的游客,讓寶雞在信息洪流中脫穎而出。這些活動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能激起關注與消費的漣漪,迅速提升城市知名度,并為交通、住宿、餐飲等行業帶來立竿見影的消費增長。從銀杏音樂節到“陜派搖滾跑友之夜”演唱會,再到“悅享生活”演唱會,一場接一場的文化盛宴,使得寶雞在文旅市場的激烈角逐中,精準扣住了“流量時代”的脈搏,成為“文旅搭臺、經濟唱戲”的生動實踐。
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節慶引流帶來的往往是“瞬時流量”。若城市的內涵與服務的短板不足以支撐這份熱情,游客的體驗只能停留在會場之內,“煙花易冷”的結局便難以避免。流量既能載舟,亦能覆舟。若僅滿足于做“一錘子買賣”,缺乏相應的服務保障、獨特的文化體驗和優質的旅游環境,短暫的繁華之后,留下的可能是口碑的滑坡與品牌的損傷。
要讓“流量”變“留量”,讓“過客”成“常客”,關鍵在于“文旅搭臺”之后的系統化運營與深度轉化。這要求我們以獨特文化內核留住人心,以完善產業鏈條延伸消費,以優質服務與城市形象贏得口碑。要圍繞“吃住行游購娛”全要素,打造高品質、多樣化的消費場景;要通過開發文創產品、打造精品旅游線路、提升住宿體驗、優化交通接駁,讓游客的錢“有處可花”,且“花得滿意”,從而延長消費鏈條,提升綜合收益。
通過一場文化活動,體驗一次舒心、便捷的旅行,感受一個城市的熱情與服務,這些都可能通過“流量”,成為城市最好的推介。唯有抓住流量,提升“流量”,才能把流量匯成不竭的“留量”,為寶雞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文旅動能。(關華)

編輯:李雪彤
國家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61120250002
陜公網安備 61030302000057號 陜ICP備06006751號
違法不良信息舉報:0917-3266271 郵箱:baojijb@126.com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 手機舉報app下載 網站自律管理承諾書 涉企舉報專區
陜西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29-63907152
地址:寶雞廣電傳媒大廈 聯系電話:0917-3266271 郵箱:bj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