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原遺址王家嘴一號建筑(資料照片)。 陜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圖
周人何來?周禮何成? 近日,5集紀錄片《尋古中國·尋周記》在央視綜合頻道播出,將人們的目光聚焦到中國有史記載的第三個王朝。 該紀錄片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與國家文物局聯合推出,分為《周人何來》《興起周原》《銘史青銅》《禮樂煌煌》《文脈華章》5集。 攝制組深入寶雞周原遺址、西安豐鎬遺址、榆林清澗寨溝遺址、北京房山琉璃河遺址等,結合《史記》《詩經》《尚書》等典籍文獻記載,專訪了來自40余家文博機構與高校的權威專家學者,借助翔實的考古資料探尋周人足跡。 探源史記,解碼周邑 周原膴膴,堇荼如飴。周朝在中華文明形成過程中具有重要歷史地位,其制度創新與文化繁榮為中華文明的發展注入了澎湃動力。 周原位于陜西省寶雞市。3000多年前,周部族遷居周原,在此發展壯大。周人經歷了怎樣的發展軌跡?《史記·周本紀》記載,周人先祖曾多次舉族遷居。相關記載正逐漸被考古工作證實。 1942年,為尋找并確認文獻記載的周代都城,考古學家石璋如對傳說中的邰、豳、豐、鎬等地進行調查,奠定了西周都邑考古的基石。 1959年,考古人員在西安馬王村發現刻有“周”字的陶片。后來,“周”字陶片又在咸陽、旬邑、寶雞等地出現。 2000年開始,考古學者在旬邑縣所在的涇河流域進行野外調查,確定了商周時期遺址分布密集的地域,旬邑西頭遺址引起廣泛關注。旬邑西頭遺址考古項目負責人豆海鋒介紹,這里的考古發現為探索周文明起源與發展模式、尋找文獻所載“豳”與“京師”提供了重要線索。 紀錄片以“周”字陶片為線索,探尋周部族從“后稷封邰”“公劉遷豳”到“古公遷岐”的發展進步之路。 青銅器是周朝禮制的重要象征。節目通過利簋、何尊、大盂鼎、大克鼎等60多件(組)青銅器及青銅器上的銘文,揭秘西周“其命維新”的制度密碼。 禮樂制度體現在周朝政治與社會的方方面面。墓葬中五鼎列陳、器型統一的鼎簋組合,整齊列陣的車馬展現出高度制度化的喪葬形制,西周樂器的種類與使用權限和政治等級的嚴格對應……眾多發現表明,周代禮樂制度已深入當時的社會各界。 周代是中國眾多典籍集中誕生的時代。《尚書》《詩經》《周易》就是其中的代表。紀錄片綜合新的考古成果,揭示周王朝對中華文明的深遠影響。 科技應用,還原歷史 3D還原建筑遺址、青銅器、甲骨文,復原“天子九鼎”禮器組合,動態呈現車馬儀仗場景……看完《尋古中國·尋周記》的觀眾說:“千年前的文明好像重現在眼前。” 《尋古中國·尋周記》在講述周朝歷史時,大量運用創新的數字科技手段。數字建模、CG電腦動畫、3D掃描以及AI生成內容(AIGC)等技術,將難以直觀感受的歷史信息和考古細節,轉化為清晰、形象的視覺畫面,使觀眾能夠跨越時空,更全面、更清晰地“看到”并理解古代文明的樣貌。 在這些技術應用中,AIGC技術扮演了重要角色,專門用于還原那些缺乏直接圖像記錄的歷史場景。第三集《銘史青銅》的開頭,AI制作的大型戰爭場面生動形象地展現了周的強盛。在表現“召公封燕”這一歷史事件時,AI制作出建造城邑的宏偉畫面,讓觀眾能夠更好地理解召公指導他的兒子克建造城邑這一事件。 對于展現考古現場的具體布局和細節,該片主要依靠大范圍的3D掃描和數字建模技術。在介紹周原遺址三重城垣及其演變過程時,結合空中測繪與數字建模技術,該片完整展示了三重城垣的整體布局和城垣的構造和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技術手段的應用嚴格依據已有的考古研究成果和可靠的歷史文獻資料,在保證歷史真實性和科學嚴謹性的前提下進行創作。 新技術的運用豐富了觀眾對于遙遠歷史的想象空間,提升了紀錄片本身的趣味性和觀賞價值。 對話古今,傳承文明 周原考古隊原隊長雷興山說:“有的時候,我們干考古就和盲人摸象差不多。我們只能挖很小的一部分,就像只摸到了大象的耳朵一樣。” 隨著考古發掘工作的深入,周原的神秘面紗正在被逐步揭開。 4月24日,2024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公布,周原遺址赫然在列,周原考古的新篇章展現在世人面前。 近年來,周原考古隊把探索城垣結構、道路網絡、池渠水系、建筑群落作為田野考古的“金鑰匙”與“總開關”,取得一系列成果。 考古人員在王家嘴區域發現了一片先周文化大型夯土建筑帶,南北長超過150米。王家嘴一號建筑為先周文化遺跡,由門塾、東西廂房、前堂、后室、前后庭院構成,南北總長68米,東西寬34米至37米,占地面積逾2500平方米,是目前所見規模最大、最完整的先周文化大型夯土建筑。 陜西省考古研究院院長種建榮介紹,數年考古工作的重大發現,為確認周原是先周都邑所在提供了關鍵證據。 一個個遺址、一件件文物生動講述著周的故事。《尋古中國·尋周記》以多元視角解碼關于周王朝的考古新發現,以技術賦能再現歷史場景,讓周人的形象、制度的創新、文化的魅力穿越時空而來。(來源:陜西日報)
編輯:賀雅楠
國家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61120250002
陜公網安備 61030302000057號 陜ICP備06006751號
違法不良信息舉報:0917-3266271 郵箱:baojijb@126.com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 手機舉報app下載 網站自律管理承諾書 涉企舉報專區
陜西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29-63907152
地址:寶雞廣電傳媒大廈 聯系電話:0917-3266271 郵箱:bj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