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寶雞市金臺區陳倉鎮機務段社區文化廣場上,一群銀發老人與稚氣未脫的孩童共同演繹著動靜相宜的太極畫卷。這是該社區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組織開展太極拳文化傳承活動現場,通過“五老”銀齡志愿者與青少年的互動教學,讓太極文化在代際傳承中煥發新活力。

銀發老人與稚氣未脫的孩童共同演繹著動靜相宜的太極畫卷。
晨光中,身著白色太極服的銀齡志愿者率先演示了一套二十四式太極拳。行云流水般的動作間,既有“掤捋擠按”的剛柔并濟,又見“開合虛實”的哲學智慧。69歲志愿者張根成邊示范邊講解:“太極拳講究以意導氣、以氣運身,這套拳法里蘊含著天人合一的傳統文化精髓。”

青少年在銀齡志愿者的帶領下,在一招一式中體悟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
10歲的陳可馨小朋友學得格外認真,在“五老”銀齡志愿者手把手的指導下,很快掌握了“野馬分鬃”的基本要領。“爺爺奶奶打拳時像在跳舞,但比跳舞更有力量。”她興奮地說。活動現場,20余名青少年在8位銀齡志愿者的帶領下,從最基礎的起勢、云手學起,在一招一式中體悟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
“我們特別注重挖掘傳統文化的現代表達。”社區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主任張蕾介紹,此次創新采用“銀齡帶朝陽”的模式,既發揮了“五老”人員的特長優勢,又通過沉浸式體驗讓青少年理解太極文化蘊含的“和合”理念。據悉,該社區還將圍繞非遺傳承、經典誦讀等內容,持續開展“傳統文化潤童心”系列主題活動,目前已組建起由12名“五老”人員組成的傳統文化宣講團。

活動現場。
寶雞市金臺區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相關負責人表示,這種代際互動的文化傳承模式,既豐富了青少年暑期生活,又為老年志愿者搭建了發光發熱的平臺,實現了“老有所為”與“少有所學”的雙贏。(來源:群眾新聞)

編輯:賀雅楠
國家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61120250002
陜公網安備 61030302000057號 陜ICP備06006751號
違法不良信息舉報:0917-3266271 郵箱:baojijb@126.com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 手機舉報app下載 網站自律管理承諾書 涉企舉報專區
陜西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29-63907152
地址:寶雞廣電傳媒大廈 聯系電話:0917-3266271 郵箱:bj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