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兩則新聞引起筆者的注意:一是我市依托社區建成老年人愛心助餐點52個,服務老年人達30.3萬人次;二是暑期來臨,全市多個社區紛紛開辦愛心托管班,解決了上班族家長的后顧之憂。由此不難看出,從實際情況出發,切實服務好“一老一小”是社區工作的應有之義。
眾所周知,“一老一小”一頭連著“夕陽”、一頭連著“朝陽”,在身體和心理上都需要悉心照料,但需要的服務卻各不相同。就拿為老服務來說,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加劇,越來越多的獨居老人吃飯都成了問題。社區的愛心助餐點,讓老人吃到了熱乎乎的“暖心飯”。同樣,暑期為孩子們提供愛心托管,開展學習、文化體育各類活動,既保障了孩子們的安全,也解了廣大家長的燃眉之急。這些事關“一老一小”急難愁盼的生活服務,就是通過社會化服務,兜牢兜實“一老一小”的民生底線。
社區作為城市治理的“神經末梢”,連接千家萬戶,服務“一老一小”,既是社會進步和文明的重要標志,也是提升社會治理水平的重要內容。因此,社區在做好愛心助餐、愛心托管的同時,要不斷創新服務舉措,構建具有地域特點、回應人民群眾需要的養老托育服務體系、惠民政策及暖心行動。針對“一老一小”的不同情況,既要提供多種形式的家門口服務,也要探索互聯網、大數據等技術在養老托育產品中的融合應用,提供智慧化、智能化服務;要堅持黨建引領,依托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調動社區志愿者、社會組織、社會資源等多元參與,常態化開展健康講座、圖書閱讀、愛心幫扶、展覽參觀等共建活動,為“一老一小”提供更多的優質服務。
家家都有小,人人都會老。呵護好“一老一小”,既是中華民族尊老愛幼傳統美德在新時代的發揚光大,更是現代治理體系下對“人民至上”理念的深刻詮釋。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要求,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舉措,著力解決好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其中“老有所養、幼有所育”是民生關懷的核心。只有以實打實的暖心舉措為民服務,才能讓“一老一小”朝夕安好,讓更多的家庭“輕裝前行”。(關華)

編輯:李雪彤
國家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61120250002
陜公網安備 61030302000057號 陜ICP備06006751號
違法不良信息舉報:0917-3266271 郵箱:baojijb@126.com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 手機舉報app下載 網站自律管理承諾書 涉企舉報專區
陜西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29-63907152
地址:寶雞廣電傳媒大廈 聯系電話:0917-3266271 郵箱:bj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