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熄滅的煙頭到分類的垃圾,從收緊的寵物繩到輕聲交談的公交車廂……《寶雞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這部承載著城市文明期待的地方性法規,如同植入城市肌理的文明基因,將“軟引導”轉化為“硬約束”,折射出當代城市文明建設的精細化訴求。這部《條例》的出臺恰似一面明鏡,讓市民時時對照、規范自己的言行舉止,從而培養文明習慣,提升文明素養,讓寶雞這座全國文明城市的金字招牌更加鮮亮。
《條例》的深遠意義在于構建了“法治引領德治”的現代治理范式,為市民提供可量化的行為標尺,使文明習慣的養成獲得制度性保障,真正喚醒市民的公共意識——每個人的文明舉止,都是城市這幅錦繡畫卷上不可或缺的筆觸?!稐l例》施行三年多來,我們能感受到許多變化——牽繩遛狗形成自覺,排隊乘車井然有序,垃圾分類蔚然成風,禮讓行人成為共識,凡人善舉層出不窮……這些都印證了法治手段對提升文明素養的催化作用。
精神文明建設永無止境,文明習慣養成和文明素養提升也需要久久為功。落實《條例》精神需要市民完成從“被動遵守”到“主動踐行”的認知躍升。在社區,可建立“文明觀察員”制度,通過鄰里互助督促垃圾分類、規范停車等日常行為;在家庭,家長應以身作則踐行“餐桌文明”“禮儀教養”,讓未成年人在潛移默化中形成文明記憶;在學校,可以通過積累個人文明積分等方式,在孩子們心中埋下文明的種子,讓他們小手牽大手,促進家長和孩子共同講文明……當每個市民都能將《條例》要求轉化為“出門即整理儀容”般的自覺時,城市文明水平必然越來越高。
文明城市創建沒有終點,只有長期更高水平的創建。站在新起點上看,《條例》的施行既是城市治理現代化的必然選擇,更是對“人民城市為人民”理念的生動詮釋。《條例》中那些具體的行為規范,實則是丈量市民文明素養的刻度尺。當我們把文明習慣的養成視作送給城市最好的禮物,寶雞這座擁有幾千年文明史的城市,必將在現代文明的新征程中閃耀更加璀璨的光芒。(譚遜)

編輯:李雪彤
國家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61120250002
陜公網安備 61030302000057號 陜ICP備06006751號
違法不良信息舉報:0917-3266271 郵箱:baojijb@126.com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 手機舉報app下載 網站自律管理承諾書 涉企舉報專區
陜西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29-63907152
地址:寶雞廣電傳媒大廈 聯系電話:0917-3266271 郵箱:bj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