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青銅動物好酷!”暑假期間,在寶雞青銅器博物院、寶雞周原博物院內,許多青少年游客被動物造型的青銅器所吸引。一件件或精巧、或生動、或威風的“萌寵”青銅器,成為青少年游客的最愛?!斑@件象尊不單好看,而且能用來裝酒倒酒,很實用?!?月29日,身穿紅馬甲的志愿講解員正在寶雞青銅器博物院內耐心地解說。
古代青銅巧匠不僅以生活中的真實動物為創作原型,制作出象尊、魚尊、鳥尊、貘尊等栩栩如生的“萌寵”青銅器,還以想象力為創作源泉,在青銅器中融入威風的龍、吉祥的鳳鳥,以及神秘的饕餮等“神獸”。這些出現在《山海經》等古籍和人們傳說中的神話動物,頻頻以不同的姿態和豐富的文化寓意躍然青銅禮器上,“訴說”著周人的審美情趣,彰顯著周人對禮的推崇和重視。
龍騰吉金 禮器上的幻獸之姿
龍是一種尤為特殊的神話動物,被視為中華民族的圖騰和象征。在河南濮陽仰韶文化遺址中,就發現了先民用蚌殼堆塑的龍的形象。寶雞出土的青銅器中不乏制成龍形的青銅器,飾有龍紋的器物更是不勝枚舉。
“這件西周青銅爬龍通體長60厘米,重19公斤,1992年出土于扶風縣召公鎮巨良村。你們看,它體態雄健、碩大壯美,被譽為‘中華青銅第一龍’?!痹趯氹u青銅器博物院志愿講解員的講述下,游客目光落在一件青銅爬龍身上。

游客在寶雞青銅器博物院參觀西周青銅爬龍。
細觀這件爬龍,龍首高昂,龍口大張,雙眼圓睜,頭上有一對長長的蘑菇狀犄角。龍身呈“S”形,彎身弓背,龍尾卷曲向上,看起來十分生動、威風。龍足短粗健壯,但有明顯斷裂,專家推測這件爬龍可能是某件大型青銅器的附件,如成王方鼎就以爬龍為裝飾。如果這個爬龍也是鼎耳裝飾,可以想象一下,鼎的一只耳都這么大,那鼎的重量可能超過500公斤,是一件巨鼎了。
周原遺址也出土了龍形青銅器。2014年,在周原遺址賀家車馬坑出土了一件西周青銅龍,是馬車的裝飾品,屬于車馬器。這件青銅龍身形修長,呈現匍匐姿勢,前肢低伏,后肢微抬,卷尾,龍口大張并伸出長舌,頗顯威風。
寶雞周原博物院工作人員權瑞雪介紹說:“周原遺址出土的多件青銅器與龍有關,如刖人守門鼎上飾有多條爬龍。青銅器上的龍紋極其豐富,且龍的形態千變萬化,常見龍紋有卷龍紋、交龍紋、花冠龍紋、雙體龍紋、爬行龍紋等。它們與青銅器高度和諧統一,共同構成了青銅藝術品,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中國青銅器文化?!?/span>

刖人守門鼎上裝飾著爬龍。
在周人眼中,龍是溝通天地的神物?!吨芤住分v:“飛龍在天,利見大人?!贝笠鉃辇堬w上高空,君子到了大展宏圖的時候,利于遇到德才兼備的人。《說文解字》認為:“龍,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將龍的形象進一步神化,認為龍是身形變化多端的“神獸”。自古以來人們認為,龍有大氣磅礴之力,有助于國家強盛、民族振興,故而將諸多美好寓意和想象力充盈其身,使龍成為中華文化的象征,中國人也自稱為龍的傳人。
與明清龍紋的華麗繁復不同,周代青銅龍紋龍飾更顯古樸雄渾,線條簡潔卻充滿力量。而且鑄刻龍紋的青銅器多為尊、鼎、彝等禮器,出現在莊嚴肅穆的禮儀活動和場所中。器以藏禮,周人崇德尚禮,將充滿力量的龍鑄刻于青銅器之上,愈加顯示對禮的推崇和重視。
鳳鳥鳴瑞 周人喜愛的吉祥使者
鳳,作為百鳥之王,在周人眼中是吉祥、瑞氣的神鳥?!对娊洝ご笱拧ぞ戆ⅰ分小傍P凰于飛,翙[huì]翙其羽”的詩句,描繪的正是鳳凰飛翔的吉祥景象。從周原出土的甲骨卜辭“巳(祀)鳳”可知,周王室視鳳鳥為神鳥,有隆重的祭祀儀禮。
寶雞出土的許多青銅器鑄有鳳鳥身姿。省社科院特聘研究員、《陜西古代青銅器》一書的作者楊曙明談道,周人視鳳鳥為瑞鳥,鳳鳥是一種經過藝術加工的神性鳥類。鳳鳥紋飾多出現在鼎、簋、尊、卣等器物的頸、口、腹、足等部位。這些鳳鳥紋飾多有體形較大、羽翼豐滿、尖喙等特點,有的拖著長尾巴,有的短尾,造型多樣、變化豐富,幾乎每只鳳鳥都不一樣。

逨盉上的鳳鳥。
楊曙明說:“青銅器逨盉堪稱鳳鳥紋青銅器的典范,這只鳳鳥風格寫實,造型生動,紋飾細膩。”逨盉通高48.5厘米,器物頂端“臥著”一只立體鳳鳥,以鳳鳥造型作為蓋頂,四周裝飾著虎紋、龍紋等。逨盉上的鳳鳥鳳首高昂,振翅欲飛,翅膀以陽線刻出羽毛層次,尾部自然下垂與器身銜接,尖喙下勾,雙目炯炯有神,看起來頗為神氣,仿佛正在引頸高歌。
在周公東征方鼎上,也能看到多只鳳鳥。在西鳳酒文化館參觀時,記者看到矗立在文化館門口的周公東征方鼎雕塑。鼎的四壁鑄刻有大而醒目的高浮雕鳳鳥圖案,兩只鳳鳥的頭部在相鄰兩壁相交處重合,鳥喙突出器外,四足也是呈站立的鳳鳥形狀。與逨盉不同,周公東征方鼎上的鳳鳥造型更夸張、粗獷、抽象。
周人為什么喜歡在青銅器上鑄造鳳鳥?楊曙明談道,鳳鳥是后人對這種吉祥神鳥的一個統稱,周人對這種神鳥有特殊的喜愛和崇拜。據史書記載,周人將興,鳳鳴岐山,周人視之為吉祥之兆?!秶Z·周語》云:“周之興也,鸑鷟[yuè zhuó]鳴于岐山?!薄胞N鷟”便是鳳的別稱。西周青銅器上鳳鳥紋的存在,也許是對這段歷史傳說的最好詮釋。
饕餮樹威 獸面怒目里的獰厲美
饕餮也是商周青銅器上頻繁出現的神獸,楊曙明說:“獸面紋也稱饕餮紋。饕餮為傳說中的一種兇惡貪食的野獸,古代鐘、鼎、彝等青銅器上多刻饕餮頭部形狀作為裝飾。借助饕餮的威懾之力和獰厲之美,達到一種莊重、肅穆、震懾的效果?!?/span>

何尊中部飾有高浮雕饕餮紋。
關于饕餮紋與獸面紋,古今學者有多種說法?!秴问洗呵铩氛f:“周鼎鑄饕餮,有首無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彼未犊脊艌D》講:“(青銅鼎)中有獸面,蓋饕餮之象?!笨脊艑W家陳夢家先生在《殷代青銅器》中講:“自宋以來所稱為‘饕餮紋’的,我們稱為獸面紋的,實際上是牛頭紋?!薄梢钥闯銮嚆~器上的饕餮紋其實是各種動物的集合體,特點是以鼻為中線對稱的構圖,主要突出角、目、嘴等頭部特征。
暑假期間,前往寶雞青銅器博物院參觀的游客絡繹不絕,鎮館之寶何尊無疑是最受游客關注的青銅器。何尊也曾被稱作饕餮紋銅尊,渾身紋飾以饕餮紋為主,中部飾有高浮雕饕餮紋,巨目圓瞪、闊鼻利爪、獸角尖尖,給人一種威儀不可侵犯、獰厲兇猛的觀感。在饕餮紋、獸形蕉葉紋、雷紋等紋飾的共同裝飾下,何尊體現出天真又獰厲的藝術美感,使這一祭祀禮器更顯莊重、神秘。

大盂鼎外壁有多處饕餮紋。
西周禮器大盂鼎外壁也有多處饕餮紋,頸部飾帶狀饕餮紋,足上端飾浮雕式饕餮紋。此外,西周饕餮紋尊、饕餮紋卣、饕餮紋方座簋等諸多青銅器外壁均飾有饕餮紋。楊曙明說:“在古人眼中,饕餮是天地的媒介、人神相通的使者,象征著權力。青銅藝術的獰厲之美主要來自鑄刻其上的動物紋飾,特別是那圓睛大耳、大口獠牙的被稱作饕餮的獸面紋。青銅紋樣獰厲之美的社會意義大于審美意義。到西周中期,動物紋飾退出了青銅器紋飾主紋的領域。”
這些鑄有龍、鳳、饕餮的器物多為禮器,周人將最醇香的酒、最珍貴的糧食、最潔凈的犧牲,盛放在青銅重器中,用以祭祀天地、祖宗、神祇,傳遞他們明德、敬天、重禮等理念。而青銅器上的“神獸”,充當了這莊重禮儀中的信使和媒介。(來源:“學習強國”寶雞學習平臺)

編輯:陳云哲
國家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61120250002
陜公網安備 61030302000057號 陜ICP備06006751號
違法不良信息舉報:0917-3266271 郵箱:baojijb@126.com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 手機舉報app下載 網站自律管理承諾書 涉企舉報專區
陜西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29-63907152
地址:寶雞廣電傳媒大廈 聯系電話:0917-3266271 郵箱:bjnews@163.com